> 唯美句子 > 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哲学名言

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哲学名言

这个世界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CLAMP说的,汗,动漫界的名人~~~~在《xxxHOLiC》里说的。

这句话属于严格决定论的范畴.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也是有类似的看法。

机械唯物主义有一个特点,就是认为事物像机器一样运转,是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律的.比如掷色子.表面上看我们无法预测每次投掷色子会出现几点.但是机械唯物论认为只要条件充分,是可以精确计算的,比如知道色子本身的质量,投掷色子的力量,角度,空气阻力,地面摩擦力,地心引力等等等等.这些所有条件都知道了,根据公式是可以计算出每次色子落地后是几点.更为极端的是,如果知道宇宙诞生之初的所有初始条件,那么根据物理公式,甚至可以计算出宇宙诞生以后所有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就已经是宿命论的观点了.认为所有事情都是根据最开始预先设定好的条件,遵循规律发展,就好比机器开动了开关,后面的运行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一样.

如果把这个观点引到历史上来,就是宿命论.

按照这种观点来观察世界的一切现象,那就都是必然的,没有偶然.所谓偶然只是人们对事物的规律认识不够而已.我认为只要人认识的足够多,就可以计算出想要的一切问题,包括未来,只要知道的条件足够。人们认为的偶然,只是知道得太少,认识不够才会觉得有随机性~

世界也许就是一个很大的程序而以~~

佛曰:"来是偶然,走是必然"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 没有“纯粹的必然性”, 具体的现象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必然的事物是一定要发生的事物。与必然的事物不同, 偶然的事物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任何现象都不是以纯粹必然性的形式而存在的, 而是以个别的面貌出现的, 也就是说任何现象都包含着偶然性因素, 这样一来, 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它自己。在每一个个别现象中, 除掉必然的东西外, 还有偶然的东西, 具体现象是所谓必然的东西和偶然的东西的总合。由此可见, 偶然性补充着必然性。

一共说了三个,不知你要的是哪个~~~~

偶然与必然作文

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全国卷1 2008年1月12日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2006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的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首先,从命题思路来说,延续了去年考题的命题思路。

那就是:注重思辨,强调联系。

我们不妨把三年考题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关系展示出来。

2004年考题: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的意见。

话题所体现的辩证关系是:全面客观,一分为二。

2005年考题所体现的关系是: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

2006年材料所体现出来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

可以看出,在命制作文试题的时候,命题人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考出学生的思维水平。

实际上,这也正是检验一个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最佳手段。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 ,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在连续考关系型话题作文之后,今年的考题变化成供材料自定立意作文。

相对于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从表面看似乎只是缺少了提供“话题”这一环节,实际上写作范围与以往话题作文有明显区别。

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范围更宽,根据材料内容,我们可以拟定好几个话题。

所以考生的写作自主权更大了。

也可以这样说,以前的考题是一个材料一个话题,今年的考题是一个材料,多个话题。

当然,写作范围的扩大也不是毫无边际,材料中说“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正是给你的写作画的一个边界线。

写作本题关键是要读透材料的内涵,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也很可爱啊”。

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

其核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

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一些话题:“自知与拼搏”、“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个人条件与学习经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勇气是值得赞赏的”,所以从肯定乌鸦的拼搏精神入手立意也是可取的。

[满分作文1]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河南一考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一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雄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

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

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己的优点与弱点。

物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

周游列国之后,终于没有成功,然而它却是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由此可见,只有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柄,然而,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他主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这不得不说他那“不佳”的容貌促成了他“上佳”的表演。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外国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巨额财富。

社会在发展,可是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闪光。

乌鸦敢于拼搏,乐于学习的精神固然值得赞赏,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的实力,不能量力而行,注定是要失败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名师点评] 这篇满分作文立意准确,事例典型,富有文化意蕴。

一、本文根据题目材料准确提炼出“认清自己,勇于拼搏”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议论。

文中,为突出主旨,作者多次点题,确保了文章中心鲜明,体现了考场作文的根本要...

描写偶然的句子

没有特定下一句,可以是“自信、乐观、毅力 是成功的必然结果”。

1、出自网络作者不详。

"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

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

这些语言先于网上流行起来,然后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多为搞笑、讽刺、赞美、以及恶搞之词或句子。

2、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网友惊呼“太给力了”。

从最初的“火星文”到而今的流行语,网络语言越来越被大众接纳。

3、网友把这一事件看成是网络语言被认可的一个大事件,更有网友提出:报纸给力能否带动网络语言“转正”。

网友“小小丫”表示:网络语言已不再属于小众语言,而变成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已有少量网络语言被词典收录,然而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着大部分网络语言正式“转正”的那一天。

...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

用之所以仿写句子

也就是说人生有很多道路.你肯定会选择一条.是偶然 说明你选择这条路存在着一定的机缘.更是必然的 说明 你既然是偶然 那么必须存在你偶然的机会..就这么简单 说的是 不管你走那条路 它都是必然的 都是环境提供的条件选择 而这个条件选择你随便选择一个 但是是你必然选择的 因为社会环境是提供这条路.所以是必然的 其实偶然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联系.而必然是指一定会出现的联系.如果存在偶然性,则必然产生偶然性的条件,例如我们说一个人可能结婚,那么他必然到了结婚年龄.

在世界上无所谓偶然,只是伪装成偶然的必然。

这话句什么意思?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注: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

这 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 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 《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 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 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 义。

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 的一首。

”(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 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 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纪念徐志摩》)。

的确,此诗在格 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

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

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

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 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 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 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 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

独特的“张力”结构应当说是此诗富于艺术 魅力的一个奥秘。

所谓“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

通俗点说,可看作是 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

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各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 力。

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歌 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

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 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诗说,首先,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一定的张力。

“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 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 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

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 了。

再次,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则更多。

“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 “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 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

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则我以为把它推崇为“新批评”所称许的最适合于“张力” 分析的经典诗句也不为过。

“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

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 —“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 —“方向”上。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 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

这首诗歌的总体象征是与前面 我们所分析的“诗题”与“文本”间的张力结构相一致的。

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 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 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 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

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 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

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 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 “偶然”的“相逢”和“交会”。

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 忆而长伴人生。

形容初次见面后的感觉的句子有哪些?

1、从来觉得相逢是一种偶然,邂逅是一种机遇。

相遇后,却成了匆匆而过的路人。

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宁愿从未开始也从未相遇。

2、有的时候看起来,天上的两片云总会有相遇的一天。

可是人们不知道,那是不同高度上的两片云,永远也不会相遇。

3、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态,遇见你。

4、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是千载一瞬,分别却是万劫不复。

茫茫人海中,相遇是缘起,相识是缘续,相知是缘定。

5、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

于这茫茫人海中,于这网海茫茫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

6、人海茫茫,众生芸芸,遇见你,真的像赴那个偶然中必然的缘。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然到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藏到我的心灵深处。

7、萍水相逢也许是一种缘,但错误的相逢却是一场伤感,一份美丽的误会。

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这一次相遇,美得彻骨,美得震颤,美得孤绝,美得惊艳。

10、遇上你,才发现世界还可以这么可爱。

我笑得好开心。

11、相遇,心绪如白云飘飘;拥有,心花如雨露纷飞;错过,心灵如流沙肆虐。

回首,幽情如蓝静夜清。

12、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13、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相遇,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态,遇见你。

14、一幅画,一次瞬间的回眸,就在那次画展上,那个眼神,温柔的流转,还是那干净的皮鞋,一尘不染,俊朗的眉宇性感的唇,悄悄走近,牵手一段浪漫。

15、相遇,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名词。

于这茫茫人海中,于这网海茫茫中,每天有多少的相遇擦肩而过,每天又有多少的匆匆擦肩而过。

这么一个缘字,包含了多少句的偶然,或者说那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

不知道曾经的那个人对你所说的是出于什么意思?是在感慨上苍给了你们缘分,还是在痛失你们的无份!缘分这个词太微妙了,缘,是大千世界里说不清,道不明而离不开的一种现象。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或者人与物之间总会有一些命中注定,无法逃避的偶然机会,这种机遇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说穿了就是缘!佛经上说,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

红尘滚滚中的缘纷纭复杂!但有些缘分是注定要失去的!有些缘分是永远没有结果的,如果爱,爱并不如烟。

也许那个人在遇见你的时候,以为遇见了爱情。

一直以为这一生能够遇见你,是上天注定的缘分。

远隔千山万水,也不能够抵挡心里的牵挂和爱恋。

他以为这就是爱情。

在你终于从他的生活里消失的时候,缘分也彻底地散了的时候,他才知道,在两个人的爱情里,你从来都不是他的对手。

而只能无奈的说一句"我们有缘无份!"

关于徐志摩《偶然》的一些练习题

徐志摩名作欣赏偶 然①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①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

这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

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

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纪念徐志摩》)。

的确,此诗在格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

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

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

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

独特的“张力”结构应当说是此诗富于艺术魅力的一个奥秘。

所谓“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

通俗点说,可看作是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

一首诗歌,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各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力。

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歌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

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诗说,首先,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一定的张力。

“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

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再次,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则更多。

“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

尤其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则我以为把它推崇为“新批评”所称许的最适合于“张力”分析的经典诗句也不为过。

“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

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方向”上。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

这首诗歌的总体象征是与前面我们所分析的“诗题”与“文本”间的张力结构相一致的。

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

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

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

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关于偶然与必然的哲学名言: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