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古文翻译:日新之谓盛德

古文翻译:日新之谓盛德

古文翻译:日新之谓盛德

日新之谓盛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几千年沿用下来的古语,为我们耳熟能详;“日新”思想即来源于此。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

“日新”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大意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汤在“盘”(一种盛水器皿,这里特指澡盆)上刻了告诫自己的铭文:“如一天能够自新,则应该天天自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鼓励平民百姓要经常改过自新,从而具备新民的气象。”《诗经》上讲:“周国虽是旧的邦国,但文王、武王能够自新其德并博施于民,因此可以秉承天命、建立周朝。”所以,君子无时无处不在反省自己的过失、反思自己的生活,坚持改过自新、坚持去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

这一“盘铭”被后世之人特别是儒家学者当成座右铭,以此激励自己锐意向上、奋发图强、与时俱进。究其原因,除了儒家思想流传广、影响大之外,还与这句话本身一语双关的特点密切相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是商汤刻在澡盆上的铭文,那么“新”的本意自然与洗澡有关,即今天把身体洗干净,以后天天都要洗干净,这样一天天地坚持洗净身体,让自己每天都是干净的。而将“洗净身体”的“新”变成“完善自己”的“新”,则是将“新”的含义进一步阐发的结果。作为开国之君的商汤,要求自身的道德水平如同沐浴一样,能天天洗去自身的过失,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日日自新。通过这一阐发,中国传统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新词――“日新”,意为“日日更新,不断进步”。我们今天常用的“日新月异”一词,就是在这个意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儒家对“日新”思想是很重视的。在《周易》的《系辞》中就有这样的话:“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所谓盛德,在这里是指高尚的品德。为什么“日新”被当作高尚的品德来称赞呢?《周易・升卦》是这样解释的:“《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儒者认为,品德的积累就像草木从地里长出来一样,日日不停,积少成多,逐渐变得高尚起来,最终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这样看来,《周易》的“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岂不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另一种说法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的思想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到了宋代,儒家学者们对它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如北宋著名儒学家张载在解释“日新之谓盛德”时就说:“日新者,久而无穷。”意思是“能够日日更新的事物,就可以长期存在、无穷无尽”。他所说的“日新”,显然不止于“道德的自我完善”,而是囊括世间万物,意指一切事物都要不断革新,以求生存和发展。

南宋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对“日新”也做了诠释。他为《大学》作注时,认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除了有“新”(与“旧”相对)和“日日”(日复一日,无有间断)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解释为日日之新、又日之新,都是以最初的一日之新为基础;而每天的“新”,其实都是一日之新,第二日便成为“旧”,因此除旧立新不可

停止。

有学者批判儒家的社会观点保守,理由是他们主张克己复礼,或者干脆说是复古。这样的结论未免过于绝对,儒家强调“日新”,强调不断“进德修业”,顺应时势,这使他们拥有自我完善、锐意革新、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将其融入到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回顾历史,每当社会出现危机、发展遭受阻碍时,总有才智之士挺身而出,主张并推动改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日新”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如前文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一句双关语,既是说洗澡,也是指道德、思想上的自我完善、与时俱进。而后者则是《大学》引用这句箴言要着意强调的,也就是所谓“日新”思想的核心。

一般来说,“日新”就是“永不停息地自我更新”。从这个角度看,它同时具备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内在的,即具有不断向前的动力;一是外在的,即学习新知、完善自己的行为。

《周易・乾卦》说:“《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有德之人会坚持不懈地使自己强大。这种“自强”,并非受外力胁迫或强迫,而是因为君子总能看到自身的缺点,于是不断反省,要求自己变得更好,因之自新自强的行为永不停息。几千年来,“自强不息”已经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性格,培养出了中国人独立自主、自尊自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每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总有“能以赤手搏龙蛇”的有志之士站出来,传播先进思想,发动群众,带领人民度过艰险。自强不息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我们。

除自强不息的精神外,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尚学传统。《论语》开篇便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自古以来,有识之士都把学习看作充实自己、不断前进的重要途径。他们主张“圣人无常师”,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了近代,先进人士看到本国的落后和不足,更是主张向西方文明学习,从而掀起了一次次改革与思想解放思潮。这些运动大多以失败告终,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把中华民族带上复兴之路,而且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日新”思想,小能促使个人自我完善,大能推动国家、社会变革与发展,其意义实在不可小觑。孟子曾经称赞孔子说:“孔子,圣之时者也。”意为孔子是圣人中能够顺应时势发展的一类人。儒家经典中还有很多要求人们勇于革新、与时俱进的论述,如《周易・系辞》解释“易”这个词,说“生生之谓易”。“生生”二字,就是“生生不息”的“生生”,指生命永远不会停止运动。这种运动的最大特点就是“新”,而且还是“日日新”。这说明,顺应时势、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这种观念既表现于文字,又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而且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迸发出来,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日新”思想的现代意义 如果从商汤时代算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已有将近四千年的“高寿”,真算得上一句“老话”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没有过时。2013年5月4日上午,习近平同志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引用了这句话,为“日新”思想作了新时代的注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具体而言,“日新”思想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和个人两方面。

先说“日新”思想对社会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确实,旧有事物总会被新生事物所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总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历史洪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从治国的角度说,“不日新者必日退”,一个国家只有顺应时势,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进程,跟上世界发展潮流,才能在充满艰险的竞争中获得“弄潮儿”的资格;而那些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国家,则会日益衰弱,甚至沦落到仰人鼻息的境地。近代中国,一大批有识之士主张以新学取代旧学、以新政取代旧政、以维新和革命改变旧体制,继而五四运动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指明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国家的前途在于革新,在于跟上时代的步伐,如此才能救亡图存、日益强大。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在众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变化完全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但是,正因为我国处于发展的快车道,生产关系变化剧烈,从而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深化推进改革进程,以新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我们正视乃至预测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更需要我们具备攻坚克难、敢于突破险隘,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的勇气和责任感,改变旧观念,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使社会发展“日日新,又日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巨擘冯友兰先生手书对联所说:“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上联说的是冯先生的学术活动方面,下联说的是冯先生所希望达到的精神境界。冯先生认为,中国虽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的大国,但通过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使中国社会建设日新月异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其次,就个人发展而言,“日新”思想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制造原子弹的总指挥彭桓武院士,对于原子弹研制成功的经验,曾用一副对联做了一个总结:“日新、日新、日日新,集体、集体、集集体。”从这副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中的“日新”精神对老一辈科学家的人生影响是多么深刻。

人不能生而知之,必须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提高修养。韩愈写过一篇《师说》,在文章中提出“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呼吁人们努力学习他人的长处。然而,一个人如果没有“日新”的意识,就很难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还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自高自大,于是不再学习和提高,落到“吃老本”的境地。在古代,由于知识更新速度较慢,这样的人或许还有容身之所;但在高速发展的当代,他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很快就会与时代脱节,变为一个“老古董”,最终为时代所抛弃。从这个角度说,“汤之盘铭”确实值得每个人铭记在心,引为箴言

日新之谓盛德的意思

“日新之谓感德”是《易·系辞上》中的一个观点。意思是,人必须每天努力进步,才能感应到自然规律,与天地自然同步。这里的“新”,强调的是人作为主体的外在作为,即人对整个世界包括内部自然的全面征服活动。 “言德行终始不衰杀,是乃日新之义。”强调的是人必须奋发图强,不断行进,才能与天地自然同步。

解释《易传》: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拥有万物就叫伟大业绩。不断更新就叫崇高品德。变化不止就叫易。

日新之谓盛德是谁写的

这句话出自易传。

作者是孔子后学。

易传是理解易经的经典著作。《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相当多,儒家伦理色彩较浓,而帛书本阴阳家自然色彩浓厚。我们还是要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就《易传》的思想体系来看,其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其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整体思维模式,其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等,有许多都与阴阳家相一致 。

《易传》中“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解释是什么?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意思是拥有万物就叫伟大业绩。不断更新就叫崇高品德。变化不止就叫易。

【拼音】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fù yǒu zhī wèi dà yè ,rì xīn zhī wèi shèng dé ,shēng shēng zhī wèi yì 。

【《易传》简介】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特点】“舍象立言”、“宗揆驱鬼”、“富于思辨”、“以形判道”、“百虑致一”、“尚简”

【概况】由于《周易》经文深奥简古,春秋期的学者阅读起来已感到十分困难,于是,解释经文的文字开始出现,历史上称为《易传》。《易传》由七篇文章构成,其创作时间离经文形成的时间不是很长(约五六百年),它是解释说明经文的最原始,最权威的文字。

“日新之谓盛德”的拼音

“日新之谓盛德”

拼音如下:

rì xīn zhī wèi shèng dé

用日新之谓盛德引用这句名言来造句

好,造句前我们先要弄明白它的意思。看下图

造句

我们工厂要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改进技术,要创造新的产品样式才行,古人曰日新之谓盛德。

作为艺术家,他不断创新,他说 日新之谓盛德。

与日新之谓盛德类似诗句短一些,不要太长,简单易懂就好了,要意思。。。。。。。。。。。。。。。。。。

日新之谓盛德——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摘要】: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

日新之谓感德的意思

“日新之谓感德”是《易·系辞上》中的一个观点。意思是,人必须每天努力进步,才能感应到自然规律,与天地自然同步。这里的“新”,强调的是人作为主体的外在作为,即人对整个世界包括内部自然的全面征服活动。 “言德行终始不衰杀,是乃日新之义。”强调的是人必须奋发图强,不断行进,才能与天地自然同步。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出自哪里?

易传

古文翻译:日新之谓盛德: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