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陶渊明《归园田居》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向往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园田居》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向往田园生活

1.陶渊明《归园田居》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向往田园生活的诗句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归园田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诗作。他在诗里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3.《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注释:

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本性、气质。

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

羁鸟:笼中之鸟。

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归园田居其一里面描写归园田居'的句子赏析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方宅茅舍,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极平凡景物,出现于诗人笔下,便含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初读似觉语甚琐屑,反复吟咏,正见出诗人去忙就闲离开官场初回农村时的新鲜、欣快之感。

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详点细数,甚而对一草一木都满含深情,不肯轻易放过,如此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色便足以构成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之诗人融情于物,情景交融,更给读者以身历其境之感。

诗人这里用的是淡笔白描手法。

状榆柳桃李,没敷以五颜六色;写狗吠鸡鸣也绝无声态描摹;“远人村”信手以“暧暧”稍作点染;“墟里烟”漫笔用“依依”略加陪饰。

虽未泼以浓墨重彩,淡淡几笔却勾勒出一幅和平、宁静的田园村居图。

归园田居中有象征意义的句子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二。

道:只说。

桑麻:泛指各种农作物。

这两句大意是:彼此相见之后不谈其它的话题,只说桑麻等农作物生长的情况。

诗表现作者归隐后常与农民交往,一切尘俗杂虑都已屏绝,只关心农事,这两句则高度概括了这种生活情况。

可供描写乡间质朴的民风时引用,也可用于表现人们常常在一起谈论共同关心的某些事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归园田居名言语录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此处喻壮宦。

这两句大意是:脱离官场重归田园,如同长久被关在笼中的鸟兽重返大自然一般,欢自由,扬眉吐气。

此名句表现诗人初近田园时的强烈感受。

上句以“樊笼”作比,暗喻现实社会禁锢思想扭曲人性,没有人身自由,比喻贴切。

“久”字既点出时间之长,又写出置身“樊笼”的深切体验。

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厌恶之情。

下句写返朴归真的心愿了却时的欣慰。

“复”字用得极妙,其间有渴望,有欢愉,有如释重负的解脱感。

诗句不言欢乐而欢乐之情贯通笔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充分体现出陶渊明用平淡自然的语言抒写无限纯真的心情的艺术风格。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韵:气质,品性。

本:本来。

这两句大意是: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本性就喜爱山水林壑的自然风貌。

此句通过一反一正即对“世俗”的否定与对“本性”的肯定的方法,旗帜鲜明地表现出对官场尘俗及山水自然的态度,一憎一爱,一抛弃一追求,主观情志豁然自出,诗句平淡质朴,内蕴十分丰富,故而千古流传。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羁鸟:养在笼中的鸟。

这两句大意是:圈在笼中的鸟依恋出生的森林,养在池中的鱼思念出生的深渊。

此名句采用比兴手法,引出下两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羁鸟”、“池鱼”暗比受官场束缚的自己。

鸟、鱼尚有向往自由的林、渊之思,自己弃官归隐便是十分自然的了。

诗文借物作比,巧妙地表达了对本性的追求和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向往,于冲淡宁静中寄寓了强烈的主观感情。

句法工整对仗,句式同一反复,客观上也起到了突出情感的作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兴:起。

秽(huì会):荒芜。

荷:肩负。

这两句大意是:清晨就起来整理荒芜的田地,直到月亮高挂才扛着锄头、披着月光归去。

此句描写典型的田园生活,朴实中含带恬淡自得的乐趣。

写作上以赋的手法直陈农事,寄一种“拙趣”于其中。

尤其后一句清丽可爱,每被后人改动字句去形容踏着月光归去的生活情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归园田居好句摘抄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暧(ài爱)暧:昏暗的样子。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xū虚)里:村落。

这几句大意是:远远望去,幽暗的村落依稀可辨,远村上空飘起了轻柔的炊烟,阵阵犬吠从深巷中传出,声声鸡鸣发自桑树的顶端。

诗人以平淡质朴的笔触,写出了真实的自然景致:时远时近,时动时静,时形时声,依依稀稀,朦朦胧胧,突出了田园风光恬静闲适的特点。

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又表现出自然界的勃勃生气,成为自然天成,最为后人乐道的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

《红楼梦》四十八回中林黛玉曾引用这两句诗与王维诗进行比较,并称道其比王诗“淡而现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只希望不要违背我隐居的心。

归园田居其一重点句子

主旨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陶渊明 (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

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

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但是,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

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

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

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

“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

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唱居所一带的风光。

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

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

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

——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

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

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

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

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

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

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

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

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

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

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

这二句套用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

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

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

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

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

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

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

归园田居其一 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一共几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归园田居其一的环境描写的方法:采用比喻、 拟人、夸张 、动静结合的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1、《归天园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返朴归真”。

“返朴归真”,第一是“朴”,处世要朴实,不做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第二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这是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生活境界。

2、艺术上,一是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二是情景交融。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

这是实境--也许的确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情景,但更是心境--陶渊铭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境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三是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四是语言朴素自然。

如:“狗吠深巷中……,随手写来,明白如话,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急用)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道路虽然,曲折多艰,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

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的三个比喻归园田居其一中前半部分所运用的三个...

归园田居 在尘网中打滚,、挣扎已经三十年了,早已对俗世感到厌倦。

为了不迷失本性,我决定归园田居。

也许,有人会说我傻,好好一个官不做却去耕地,受日晒雨淋的罪;也许,有人会为我感到惋惜,壮志未酬,却躬耕于田野之际;也许…… 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我呢?本来不属于官场的人,又有什么好强求的呢?!不如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笼里的鸟时刻怀想着昨日的树林,池中的鱼不断思念着从前的深潭。

那悠长而浓郁的乡愁啊,引领着我轻快的脚步,开荒 ,种田,拿起锄头,带着泥土香味的朴素,还有那纯朴的思想写满了山林的叶儿。

村里的,草屋,背朝蓝天,面对大地,浸润在湿漉漉的雾里,流动的空气诉说着它的衷肠。

柳树与榆树依偎在房后,守护着这村里的宁静。

桃、李也不寂寞,带着秋的喜悦,收获。

不觉夕阳徐徐西下,眺望乡村已显得模糊,一缕缕的炊烟弥漫在乡村的上空,被夕阳余晖映成了金黄色;在地里工作了一整天的农民,正扛着锄头,哼着歌儿回家去。

夜幕降临,乡间亮起了星星灯火。

不知谁家的狗在巷中吠,夜更静了;不知谁家的鸡在树梢头叫,天已亮了。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一,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

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

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

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

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

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

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暖暖”,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

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

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

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

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

它是诗人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

归园田居(其一)景物句扩写200字左右

薄雾缭山野,朝露待日晞。

清晨的南山分外美丽、清幽。

透过薄暮依稀可见一个破旧但不杂乱的小茅屋中走出一个青袍隐士。

没有人作陪,只有与还在云雾中的朝露相依。

他荷着锄,一手还攥着一本书,一只指头上还勾着一壶酒。

长发和青袍一同在随着风在锄上乱舞,脚上的步伐零碎而轻盈,在狭窄并泥泞的小道上留下一串脚印。

此时小道旁丛生的草木上的露水被青袍打到。

他不紧不慢地向前走。

在一块田地边停下了脚步。

田中杂草众多,盖过了豆苗。

如果不仔细分辨还真找不到一株豆苗。

望着这不知能否称得上豆苗的田地,那张俊美的脸上露出了了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笑意。

特别是那双眼睛,流露出一股暖意,是满足。

到树下放下书与美酒后,他便挽起双袖,开始清理田中杂草。

他抿着嘴唇,似乎带着一丝倔强,一种决心。

那么专注,那么认真。

也许是累了吧,后来他时而清理杂草,时而向远处眺望。

望着山中翠竹,看着朝日一点点跳出云端,他又笑了,是闲适,也有满足。

后来,他干脆不干了,躺在了田中。

他似乎一点也不在意他的青袍被泥土弄脏,反倒是喜欢上了泥土那淡淡的香气。

看着太阳在云边嬉戏,听着小鸟清脆的叫声,远处的松涛声,又是满足的一笑。

就静静地躺到晌午,阳光无一遗漏地洒在他身上。

也许是阳光太过刺眼,或许是想到了什么。

他起身,直径走到树下。

只见他端起酒,拿起书,边看边喝。

酒的味道似乎不错,书大概也很精彩,因为他的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

他十分专注。

待酒喝尽,他才发现已为时不早。

扔下书与酒壶,走到田间,开始耕种。

也许是经验不足,杂草未除,豆苗却折断了。

可他并不懊恼,反而觉得有趣。

不觉中,月已快上柳梢头,暮色照大地。

“该回去了。

”他告诉自己。

扛起锄,攥起书,拎起书,回家了。

月色皎洁,他的脸被月色笼罩。

青袍又不小心被沾湿,可他依旧高兴,并不为此惋惜。

他觉得这样远离官场,可以不被名利所拖累,这是莫大的幸福。

只要这样他就满足了。

清风徐来,吹乱了他的发丝,吹起了他的青泡。

夜色中,一个青袍男子边赏月,边哼着小调,徐徐走向了他的茅舍。

...

陶渊明《归园田居》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向往田园生活: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