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谁有相声《对春联》的剧本,高峰和栾云

谁有相声《对春联》的剧本,高峰和栾云

谁有相声《对春联》的剧本,高峰和栾云平版的,老版和马三立的都有了,就要新版的,谢谢! 20分

甲 做一个相声演员也不容易,首先说得有文化。

乙 那是呀!你看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嘛!

甲 你念过书吗?

乙 我念过两天。

甲 什么学校毕业?

乙 嗐!我念的还是过去那个经书哪。

甲 “五经”、“四书”、“十三经”啊。

乙 是呀!

甲 那些书我也念过,什么“三字文”、“百家经”、“千家姓”……不是……三眼井儿(北京地名)。

乙 还三里河儿哪!

甲 对啦!三里河儿(北京地名)。

乙 什么呀?“三百文”“百千姓”……我也乱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甲 对啦!你说念完这几部书念什么?

乙 念念《大学》。

甲 念完大雪念小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

乙 叫你在这儿背历书哪!

甲 你不是说念大雪吗?

乙 我说念《大学》。

甲 对……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嘛!念完《大学》念什么?

乙 《中庸》。

甲 念完中用念不中用,等你念到废物点心就算毕业啦。

乙 那我就没用啦。我说念《中庸》。

甲 念完《中庸》念《论语》、《孟子》、《礼记》、《春秋》。

乙 对了。

甲 这些书光念不行,得会讲,不会讲就不能开笔做文章。比如你吟个诗,对个春联,都要从书中寻章摘句才行。

乙 那倒是。

甲 你看我这个人没了事儿最喜欢对春联,最近在家中我搜集到几副绝对儿。

乙 绝对儿?

甲 就是有上联没下联,谁也对不上来,我走过多少个地方,访问过多少个大文豪,结果一个对上来的也没有,这几副绝对儿太好了,我准备登报。

乙 登报干吗?

甲 征求下联儿。

乙 你这绝对儿是什么词句呀?

甲 怎么?你打算对呀!

乙 我不是打算对,我想听听。

甲 大文豪都没对上来,就阁下您听了有什么用啊?

乙 你可不能那么说,绝对儿碰巧了对得才妙呢!

甲 好,我说一说你听听,你可别胡对呀!

乙 当然啦。

甲 不明白就问我。

乙 当然向你请教。

甲 第一副,“买卖兴隆通四海。”

乙 完啦!

甲 啊。

乙 我当什么绝对儿呢?(故意假谦虚)我给你对对行吗?

甲 我这儿正找不着下联呢?

乙 可我对得也不一定恰当。

甲 没关系你对吧!

乙 你那上联是什么?

甲 “买卖兴隆通四海。”

乙 我给你对“财源茂盛达三江。”

甲 哎呀,高才。

乙 这也不是我的高才,过去我们家对过儿煤铺就贴这么一副对联儿。

甲 好,你再听这第二副,“根深叶茂。”

乙 “本固枝荣。”

甲 嗯。“开市大吉。”

乙 “万事亨通。”

甲 你听最后这一副。

乙 你说。

甲 “忠厚传家久。”

乙 “诗书继世长。”

甲 (无可奈何)我完啦。

乙 就这个呀,这叫什么绝对儿哪?满都是对子本儿上的。

甲 这是开玩笑,我真喜欢对春联。

乙 对春联的规矩你懂吗?

甲 那我懂,对春联讲究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对万事亨通。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苏东坡有一句话:“天下无语不成对。”

乙 当什么讲。

甲 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做对联,只要你对得恰当巧妙,那再好也没有了。

乙 是是!

甲 譬如有这么两句俗语就是一副对联。

乙 哪两句?

甲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就是上联。

乙 下联呢?

甲 “上梁不正底梁歪。”哎!你听这两句虽然不够工整(摇头),可是很好玩。(读玩念重音,表达出文诌诌的)

乙 咱们......更多唯美的句子:www.234p.cn

马三立经典相声台词(双人的)

西江月

马三立 王凤山

甲:看见没有?

乙:啊?

甲:看见了吗?

乙:看什么?

甲:这就是观众对演员的爱戴。

乙:可不!

甲:演员要对观众(的)尊敬,为什么每个演员上台要鞠个躬,敬个礼啊?

乙:啊?

甲:得罪谁了?赔个不是?

乙:没有。

甲:不是,这个欢迎你们来,向观众问好——哎呀!你们都来了,你们好啊!这就……就心里话,不说了。

乙:哎。

甲:鞠个躬,表示向观众问好!

乙:哎。礼貌。

甲:鞠躬嘛!严肃认真,规规矩矩,要鞠躬45度。

乙:嚯!

甲:抬头,看观众。

乙:噢。

甲:为什么看看呢?给谁敬礼呢?给你们鞠躬啊!就都得看,都看到了,全有,有谁算谁,一个跑不了!

乙:嚯!

甲:这鞠躬要认真,要低头,再抬头 。在鞠躬的时候不要抬头,

乙:鞠躬……

甲:那时不要看,

乙:哦……

甲:……

乙:这是鞠躬啊?

甲:杂技团,顶碗!

乙:好嘛!

甲:从前有句话嘛,未曾学艺先学礼!

乙:对!

甲: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叶为源。

乙:恩!

甲:咱们中国嘛是礼仪之邦的大国,外国人都佩服咱们中国讲究礼貌。

乙:对!

甲:十年动乱的时候,那就不懂什么叫礼貌了,什么叫长辈儿,什么叫老师了。

乙:嗳!

甲:什么叫领导,满不懂 。“敬人者,人恒敬之”嘛!这不是“四书”上有吗?

乙;噢。

甲:什么叫“四书”、“五经”啊?

乙:啊!

甲:“四书”、“五经”是什么?

乙:什么?

甲:念过吗?“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上论语》、《下论语》、《上孟子》、《下孟子》这六本儿。这是……这叫“四书”。

乙:噢!

甲:“五经”啊,就是《诗经》、《书经》、《易经》啊,《礼记》,《春秋》啊……你念过吗?背过这个吗?

乙:哪儿?我背过?没念过!

甲:念呐!

乙:啊?不成!

甲:我借给你,你看看……

乙:您甭借,借我也不认识,我小学毕业!

甲:那哪儿行啊?

乙:念过语文啊,算术啊,教科书。

甲:哎呀,文化水平太低了 !

乙:可不!

甲;太低了!

乙:哎。

甲:这怎么行啊?你可要好好加强学习啊!

乙:嗳!

甲:文化学习努把力吧!

乙:嗳,嗳。

甲:找我去!有时间吗?

乙:哦,找您?

甲:有时间到我那儿去。

乙:啊!

甲:啊?!我----给你辅导辅导!

乙:好好好。

甲:啊!

乙:我有时间上您那儿去!还得求您多指教!

甲:嗳-----!这我爱听!

乙:啊,爱听。

甲:指教!对!我应当好好教训教训你。

乙:嚯!

甲:哎---我指教指教嘛!这是对的,我很喜欢这样 的人,啊,我可以帮助你,你啊算我徒弟!

乙:恩?

甲:嗳!你算……我没收过徒弟嗳!你说我这么大个子,没人拜过我,没人……我没徒弟,你算我徒弟行吗?哎! 你……你叩我!

乙:啊?

甲:你叩我,叩我行吗?

乙:我叩你?我揍你! 什么叫叩你?

甲:叩头啊!叩头拜师啊!来来来,算我徒弟,算……

乙:等等……

甲:来来……

乙:哪儿的事儿!跑这儿来拉徒弟来了?你看看。

甲:没徒弟啊!

乙:你没徒弟啊?你先别忙,你教徒弟?我拜你为老师,我跟你学什么?你有什么学问?我学什么呀?

甲:学啊……

乙:学什么?

甲:你看看!

乙:我看看?

甲:学什么都行啊,学……你需要的吧!

乙:哦,我需要的多了。

甲:你说,你学什么吧?天文,地理……

乙:哎!

甲:数学!

乙:哎!

甲:化学……

乙:哎!

甲:物理化……

乙:这都学?

甲:哎,历史……

乙: 学!

甲:古典文学,诗词歌赋,说学逗唱,音乐舞蹈……

乙:哎!

甲:煎炒烹炸,焖炖溜熬,缝补浆作,看孩子,做饭……

乙:这叫什么学问那?你说说!

甲:你瞧! 学问呐!

乙:啊,学问?我上您那儿学看孩......更多唯美的句子:www.234p.cn

求马三立相声剧本

《相声的魅力》

马:我认为嘛作为一个演员嘛必须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良好的政治热情、优美的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和政治思想觉悟统一结合。通过艺术形式,是表扬、是歌颂、这段儿是批判、是讽刺?要讽刺批判一些个不正确的思想和作风,要歌颂表扬一些个好人好事、先进人物;通过艺术形式,要起到启发人民政治觉悟、鼓励人民劳动热情的作用。

王:哦——能起这么大作用?

马:当然啦!当然啦!去年,有个暖瓶厂找我,非叫我去不可——他们暖瓶厂每月的生产指标是一万只暖瓶,可那月月底二十九号了,生产了八千只暖瓶。

王:哦——二十九号刚八千只?那算完不成任务啊?

马:对呀,厂长、书记着急了,怎么办?想起我来了——找曲艺团吧!开车把我接去了。

王:你有什么办法?

马:说呀,说一段儿。

王:哦——听你说相声?

马:全体职工、干部、连家属都听,我说这么一段儿,大家伙儿“哗—哗—!”乐呀!月底三十一号,怎么样?生产暖瓶一万五千零三十六只!

王:嚯——?!两天零一宿,超额百分之五十?

马:也不算快,也不算快——那月有三十一号么。

王:好么这也太神了?听你节目听的?

马:这不算什么,不算什么!咱们北京郊区有个农场园艺队,种这个梨树、桃树、苹果树。苹果树该摘了,队长到那儿一瞧——不行,苹果不能摘——树上的苹果都海棠果儿那么大个儿!

王:好么,变了葡萄架了!

马:队长着急了,怎么办?想起我来了——到曲艺团吧,开车把我接去了。

王:你能有什么办法?

马:说呀,说一段儿。

王:啊?给苹果树说相声?

马:连苹果树带人们都听!广场露天演出,队长、社员都听,我说一段儿,大家伙儿“哗—哗—!”乐呀!再看树上的苹果“哗—哗—!”跟着包袱儿长!一会儿的工夫,全变小西瓜!

王:好么!这也太神了?!你的艺术有这么大的力量?

马:这不算什么新鲜!

王:还不新鲜?

马:咱们北京有个好养蛐蛐儿的老人叫王长友,这老人好玩儿蛐蛐儿。他有个越冬的蛐蛐儿,过冬的蛐蛐儿,斗蛐蛐儿从来没败过——夏天斗蛐蛐儿咬啊,准胜。这蛐蛐儿叫金头虎,多厉害呀。有一次我说“王老,听说您这个金头虎厉害呀?我来瞻仰瞻仰看看吧?”老头儿说“好,看看吧!”大蛐蛐儿罐儿搬过来,打开盖儿一瞧啊——蛐蛐儿有点儿打蔫儿了!

王:哟?要完?

马:老头儿一瞧“哟——!”我说“没关系,别盖盖儿,我来个笑话儿。”就冲这蛐蛐儿罐儿来一段儿……刚使俩包袱儿,就见这蛐蛐儿“噌!”蹦出来了,一乍翅膀“嘟!嘟!嘟!”

王:来精神儿啦?

马:精神儿来了。旁边儿那桌上有一猫,这猫在桌子上蹲着呢……

王:您瞧这猫?哎呀呀呀呀呀呀!

马:这猫过来了,这猫过来刚一伸爪子,这蛐蛐儿把须子一立——“扑!”猫俩眼扎瞎了!

王:嚯——!

马:跟着上前“咔嚓”一口——猫腿折了!

王:啊——?!蛐蛐儿咬猫?!真没听说过。

马:都称我为艺术大师!

王:艺术大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马:不对,我不止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是一切动物和所有生物的灵魂工程师!

王:您可真了不起呀!

马:恩——!

王:哎,您的饭量怎么样?

马:饭量?什么饭量?

王:你一顿吃几碗干饭?

马:干饭呐?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吃几碗干饭!

《追》

去年秋天啊有这么一天,下午五点来钟,正是下班的时间,马路上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交通非常繁忙。在这个路口上,人就更多了,民警同志呢,站在马路中央的一个木......更多唯美的句子:www.234p.cn

马三立的《逗你玩》的台词

逗你玩   来自马三立的相声,也是马三立最著名的段子之一

这个段子是单口,所以不光是台词,还要听马三立天津味的的旁白。

咱们应该在自己的行为安排上注意,交通法规上,遵守交通安全,生活上呢,时时防火夜夜防盗。你觉得自己住在大杂院,居民区没事;那可不行,应当注意。外出,外衣兜里不要放钱,把钱放在里面。买东西,贼要盯上你,买东西一拿一大把钱,其实就几块钱的东西。让贼看见了,小偷可脑门上没写上小偷,你前边走,他在后面一靠上,你的钱就没了,手快极了。你有事,换房子,从一楼到四楼一走,谁家门口放得鞋啊,衣服,就拿走了,要注意。

特别是门脸住宅,没干买卖,是住户,也没院子,煤炉子就放在外边,洗几件衣服,就得栓绳子,晒在马路上。这说这衣裳时常丢又不是攻子,关上大门,楼上晾台,门脸没地方。又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嫂晾几件衣裳,又怕丢,也不能老在外面看着,回去还要干活、做饭,让孩子看着吧!孩子又太小,五岁,傻子又不傻,机灵又不机灵,也没干过。

学,还没学会呢,娃在门口看会儿,门口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让小偷偷去了。看见了喊我,别动,有事叫我,老娘们回去干活了,干活、做饭。

小孩就在门口看着,呆着也不动,老实。小偷过来了,晾好几件衣服。几岁了,小孩五岁了。叫嘛,小虎。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咱俩一块玩,我叫逗你玩,我姓逗,叫逗你玩。小虎,答应,叫我。逗你玩。小虎,啊,叫我。逗你玩。行行,太好了,叫了几句,过去把衣服拽下来了。妈妈,拿咱褂子呢,谁呀,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裤子拽下来了。妈妈,拿咱裤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看着,别喊。一会把被单拿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被窝面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你老实不老实,一会儿我揍你。

出门一瞅,孩子还站着呢,一看衣服没了,咱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马三立相声台词短些

最经典的

相声《逗你玩》

表演:马三立

咱们啊每天的生活上都要注意!

注意什么呢!行路要安全!自己应当注意!

昂!交通法规都晓过,在生活上呢!咱们时时放火夜夜防贼!昂!早上嘿我们这边居民区大杂院!或者人群里头,没事!

不行!应当要注意要注意坏人!时时刻刻要注意,你出门也这样,上电车!上汽车,摸摸兜!外衣都别搁钱!有钱搁在里面兜!这贼看上你了,买东西,一掏掏一大把钱其实买几块钱东西!围一大堆人,小偷的脑袋不写字”小偷〃咱一看这是小偷,他不写咱看不出来,一掏钱他看见了,袄!你走了他跟上了.不定哪是一碰你,稍微一碰你挨着你,得,你钱没了!这手快极了!小偷偷东西什么样的拿?没事他想办法看房子应该有是换房子跑四楼来换房子!四楼,袄没换房子啊!那!找错了!打四楼下三楼二楼谁门口搁东西你门口晾着鞋!衣服他捎走了!就这个这应当都得注意!特别住着儿门帘!知道吗?住宅不是人群也不是大杂院小平房!就是这个门面铺,没干买卖,住户就这个!也没院子!洗点衣服谅点衣服就要拴绳子!搭到马路边上门口上!你说那衣裳时常的丢啊!谁看着这不是院子,院里行不关大门人群里头不要紧你搁平台!小偷偷东西他上不来是不!在门连这晾着衣服!街坊这老大娘虽说老大娘岁数不大三十多岁吧三十多岁!大嫂子咱们称之大嫂子!晾几件衣服门口又怕丢!也不能老是看着还得做饭呢!还得上屋里做饭干别的活,让孩子看着吧,孩子又太小,5岁.这么点小孩你说傻吧又不傻,机灵又不太机灵!也没上过学小孩还不够学龄呢!小虎啊,在门口玩会看着啊!咱晾着衣裳呢!看小偷别偷了去~!看谁那它你喊我啊!哎!别动啊你哪也别去啊!就站门口站着啊!有事你招呼我啊,招呼我!这老娘们屋里干活去了!小孩就站着,小孩吗!反正就看着这几件衣裳,门口站着也不动摊老实!四岁五岁来着不够淘气的时候,七八岁讨人嫌他不老实,五六岁他老实,这样站着!你说傻又不傻,这样站着看着! 小偷过来了,奥,这好地方!几岁了?小孩一瞧,户,5岁,叫吗?小虎! 小虎,你认识我吗?不认识!不认识,咱两在一起玩,行不!我叫逗你玩,姓逗,逗你玩!记住了吗?小虎,答应,哎!叫我啊叫我,我姓逗,叫逗你玩,叫我啊! 逗你玩!哎对!小虎!哎!叫我! 逗你玩!哎,对对!小虎!哎,叫我! 逗你玩.好,太好了!叫了几句!把褂子带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褂子啦!屋里干活!谁啊? 逗你玩.好好看着.又把这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好好看着!别喊!贼一瞧把褥单子拿出来了! 妈妈他拿咱被卧面子了.谁啊?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我揍你!呆会出来一瞧!还在这站着,要,咱的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马三立的单口相声台词。

说个笑话儿啊。

有人哪问过我:您这个相声儿里头那个《开粥厂》,刚…说到前边儿您是马善人,您说啊您是京北的,黄土马家,是不是这么开头儿啊?

我说:对,是这么,用活儿是这样儿,黄土马家。

(模仿问的)那捧哏的王凤山怎么会说您家卖黄土?有这么一句吧?

我说:对,他说我们家卖黄土,我说我们不是卖黄土,我们家趁黄土地。

(模仿问的)这…哪儿有卖黄土的啊?这句话…这捧哏的…不恰当吧?

我说:好,您提这意见对,当时,现在说啊,确实是不恰当。实际上过去有卖黄土的,不是没有。我说因为你年轻,你岁数儿小你没赶上,啊,你不知道。这些年啊没有卖黄土的了。从前咱们北京啊,有卖黄土的。冬天烧煤啊,团煤球儿,摇煤球儿用,啊。咱们北京烧煤跟天津不一样,啊。咱北京的,那时候,要买煤,他是连末儿,带块儿,一块儿。你买,买二十斤煤,买三十斤煤,又是煤末子又是块儿,反正给你送来了。人有一车,往你院来了,往里一辙,那时候也没有几层楼啊,都是小院儿,有大院子,有小院子,有小竹院子,三两间的,四五间的,大杂院儿的,这都很多。就给你往那儿一辙。这煤里头呢,也有块儿,也有末儿。那块儿呢,当然挑出来,这末儿呢,怎么烧呢,你要弄煤球儿,必须得加黄土,你不加黄土呢,它就不粘,它就散了,它就不是煤球儿了。咱北京这样儿,天津可不是。天津他是你要那块儿,给你块儿,要末儿给末儿,要煤球儿,他给你摇好了,他单有人工儿,他煤厂子里头,他有摇煤球儿的。咱北京就没有,没有专业……摇煤……没有,北京就有,有专业,天津有。 ~摇煤球儿哎~摇煤球儿哎~(要)黄土哎~卖黄土哎~咱北京这儿,天津没有。天津没卖黄土的,因为他有煤球儿,他卖你这煤球儿,咱北京呢,卖你是煤末子,煤末子,你必须得加黄土,你不加黄土,你弄不了煤球儿,这就得这样儿。所以他捧哏的才说,哦你们家卖黄土。卖黄土干嘛啊。要说确实有一车一车的,打城外头往城里头拉,就那小木头儿车儿,拉过来……也不远么,出西直门外头就是黄土,不是现在。现在你出西直门,你出哪城门你哪儿找黄土去啊?这都洋灰马路了是不是。都柏油路了。那时你出,你出哪门都有土,可居家大小过日子谁能出去啊,弄土去啊?单有这个,有力气人儿啊,赚点儿钱吧,又不用本钱,反正有个小车儿就行了,到城外头,哎,弄一车,黄土,拉上来,“~要黄土哎~买黄土哎~”谁家都有要的,一摆他:“哎来来来来来来,来。”这不多……钱儿又不多,二十几子儿,三十来子儿,不够一毛钱呢那时候,弄一车,这黄土,搁那儿。等买着煤来呢,送来了,煤厂子给你送这个,煤块儿,煤末儿,也给你倒得一地,就把这煤块儿挑出来。黄土呢,跟这煤末子掺到一块儿,掺一块儿团煤球儿。团煤球儿呢,自己呢,要愿意劳动呢,干活儿呢,就自己攥,团上煤球儿了,一般呢这些,这要找别人,他单还有这一行,串胡同儿,有单有这摇煤球儿的,卖黄土单有卖黄土的,还有这个“~摇煤球儿哎~摇煤球儿哎~摇煤球儿~”力气活儿么,反正,摇出去二百斤的煤球儿呢,反正,一毛来钱,不够一毛钱也几十个子儿吧,那时候花大铜子儿,“~摇煤球儿哎~摇煤球儿~”串胡同儿。

可这两口儿呢,有个小两口儿呢,家里要用这煤球儿了,煤也买了。两口子,女的三十来岁,男的不到四十。这一大堆这个煤末子煤块儿,拿叉子呢把这个煤块儿都拔拉出来了,剩这煤末儿了,买黄土呢,都倒在一块儿了,搁一块儿,哎,掺上水就能团,团煤球儿,摇,拿一个笸箩,拿一大笸箩,拿一大筛子,在那儿摇。谁摇?谁干这个?两口子,男的是懒汉,女的,净图漂亮,不爱干。

(模仿男)“怎么办?嗯?老这么搁着?过两天就下大雨,连黄土带煤末子全冲没了,怎么办?赶紧弄啊。”

媳妇儿说:“谁弄啊,谁弄这个?我这刚染这么长指甲,我指甲刚长出来,我团煤球儿?我摇煤球儿?你弄吧。”

(模仿男)“我?我…我这买卖儿…我这活儿我都不干…”

他自己有个(旋)轴儿铺,(旋)轴儿铺就是(旋)那个擀面杖儿那轴儿啊,桌子腿儿那轴儿啊,他雇伙计旋,他都不干,还甩手自在王,哎,掌柜的么,什么也不干,怎么办?这就说了

(模仿男)“你就甭管了,等着吧,反正他(摇煤球儿的)也得来,听着点儿,有摇煤球儿的,把他叫进来。等着吧…”

不来……少啊,干那个的少啊,卖黄土的多呀,干摇煤球儿的少啊,等着吧,好容易等着,那家儿要,等来那家儿要,轻易不来。这媳妇儿呢天天儿得站在门儿这儿等着……漂亮!虽然说三十来岁吧,一打扮呢……又爱擦胭脂,你想,都爱留指甲,恨不能留挺长指甲呢……这人儿,你想想,模样儿……啊,那,能不漂亮么?准得漂亮。哎呦,好捣饬,梳一大盘头,穿的衣裳又讲究,擦一脸粉……这不是那干活儿的人哪!留挺长指甲,站门口儿那儿,站在门儿外头,底下是门框,一边儿剔着牙,东瞧西望的。又卖单儿,又让人看看,自己穿的也讲究,长得模样又漂亮,三十来得岁儿,站那儿。为什么呢?就等着那个过来,~摇煤球儿哎~摇煤球儿哎~净等着这种工人,少,等不来啊!等两天等不来

(模仿男)“怎么办?!这玩意儿要下雨!咱那煤末子连床底下全成了……”

(模仿女)“你就甭管了,你就甭管了,我有主意。你不是不干么?我也甭干,你上班儿吧,你不是不去么?柜上你不去么。柜上不去,你呀,对过儿,油盐店,那儿呆着。”

油盐店,现在叫,后来叫杂货铺,从前,我们北京管他叫油盐店,现在有管它叫副食店儿,杂货铺,

(模仿女)“你就在那油盐店那儿等着,你听我打嚏吩你就过来,我不打嚏吩你甭过来,啊~”

(模仿男)“哎!好!”

小伙子,对过儿油盐店,小杂货铺儿,那儿,弄点儿酒,在那儿坐着去了。油盐店掌柜的熟啊,聊天儿吧。媳妇儿,漂漂亮亮,门口儿站着,等着……还是不来。没人儿啊。哪儿住呢,弓弦儿胡同,这弓弦儿胡同,这,顾名思义啊,这弓弦儿胡同它就比别处就是来往的人多,谁走弓背儿地方儿啊,绕远儿去啊,这弓弦儿胡同呢近着一点儿。有个小买卖的,二十来岁,图近呢,串弓弦儿胡同走,他们就住在这儿,站这儿站着,一瞧,哎,过来一小伙子,看这样儿就年轻力壮,二十五六岁,准有力气,

(模仿女)“哎~哎~进来~进来啊~家里没人儿,就我一人儿~进来~”

这小伙子瞅着……挺漂亮的人儿,不认得,让进来……啊……

(模仿女)“进~不碍的~进~进~”

这小伙子就跟着进来了,进来她吧嗒把大门,把街门插上了,这屋子有插环儿啊,上头带插环儿。刚一进来,没怎么说话呢,

(模仿女)“阿嚏~阿嚏~”

打嚏吩了,这一打嚏吩,爷们儿打对过儿油盐店杂货铺里出来了,

(模仿男)“哎!开门!”

当,当,踹门,

(模仿男)“开开啊!

(模仿女的冲小伙子)“呦~我们爷们儿来了~”

这小伙子一看……

(模仿小伙子)“你找我进来,你招呼我进来的……你招我……”

(模仿女)“呦~我们爷们儿,他厉害啊,他瞧见生人儿他就动刀啊~这怎么办啊~你藏哪儿……嘿~我想起来了,你呀,甭藏,你瞧那黄土,那煤末子了,你装摇煤球儿的,他来,进来问你是谁,我说摇煤球儿的,他拿了东西了,回来一会儿就走,他碰不着,他问,我就说我找来了~找来了~”

(模仿小伙子)“得得得…别让他动了刀啊!~”

害怕了。

(模仿小伙子)“好吧…哪儿啊?”

(模仿女)“那不在后场儿呢么,那不倒一块儿了么,那儿一笸箩,你摇,啊~站在亮院儿,就摇……”

开开门。

(模仿男)“哎,找着啦?来啦?”

(模仿女)“可不来了么,你说我费多大尽哪,那胡同儿找来的。你可到好啊,净在柜上呆着了……”

(模仿男)“嚯,小伙子行啊,能干哪,好!我坐这儿瞧瞧!瞧这小伙子,真能干……给我来一凳子……”

不走,坐那儿坐着。这小伙子恨不能赶紧拿完东西走啊……

(模仿男的冲小伙子)“别闲着!干哪!”

二百多斤煤末子,受得了受不了?身上也脏,一脸……连耳头都是黑的了,耳头都黑,哪儿都是黑的……瞧差不多了。

(模仿男)“嘿!我啊,对过儿打点儿酒,打点儿酒一会儿回来我接着还看,我爱看小伙子干活儿利落!”

出去了……男的刚出去,这小伙子,一揉眼……都睁不开眼了,指指这娘(nia2)们儿,指指她…赶紧就跑了,就别上班儿去了,往家跑吧,回家,澡堂子,呵,洗去吧。洗去了。两口子回来这美!

(模仿男)“一子儿没花~二百多斤煤球儿有啦~好~”

后来,第二天呢,这媳妇儿呢,高兴,她门口儿站着呢,呆不住啊,她野啊,她(败)家啊,漂亮。又在门口儿站着,打扮挺漂亮,还在倚着门框,在胡同儿这儿站着呢。弓弦儿胡同,老有人走啊。第二天,这小伙子上班啦,又走这儿了,一瞧。

(模仿女)“哎~哎~哎~进来啊~来~就我一人儿~”

这小伙子——

“嘿~真快~都烧完啦?!”

求马三立 王凤山的相声《艺术的魅力》的剧本

马三立、王凤山本

马:我认为嘛作为一个演员嘛必须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良好的政治热情、优美的艺术形式,把艺术形式和政治思想觉悟统一结合。通过艺术形式,是表扬、是歌颂、这段儿是批判、是讽刺?要讽刺批判一些个不正确的思想和作风,要歌颂表扬一些个好人好事、先进人物;通过艺术形式,要起到启发人民政治觉悟、鼓励人民劳动热情的作用。

王:哦——能起这么大作用?

马:当然啦!当然啦!去年,有个暖瓶厂找我,非叫我去不可——他们暖瓶厂每月的生产指标是一万只暖瓶,可那月月底二十九号了,生产了八千只暖瓶。

王:哦——二十九号刚八千只?那算完不成任务啊?

马:对呀,厂长、书记着急了,怎么办?想起我来了——找曲艺团吧!开车把我接去了。

王:你有什么办法?

马:说呀,说一段儿。

王:哦——听你说相声?

马:全体职工、干部、连家属都听,我说这么一段儿,大家伙儿“哗—哗—!”乐呀!月底三十一号,怎么样?生产暖瓶一万五千零三十六只!

王:嚯——?!两天零一宿,超额百分之五十?

马:也不算快,也不算快——那月有三十一号么。

王:好么这也太神了?听你节目听的?

马:这不算什么,不算什么!咱们北京郊区有个农场园艺队,种这个梨树、桃树、苹果树。苹果树该摘了,队长到那儿一瞧——不行,苹果不能摘——树上的苹果都海棠果儿那么大个儿!

王:好么,变了葡萄架了!

马:队长着急了,怎么办?想起我来了——到曲艺团吧,开车把我接去了。

王:你能有什么办法?

马:说呀,说一段儿。

王:啊?给苹果树说相声?

马:连苹果树带人们都听!广场露天演出,队长、社员都听,我说一段儿,大家伙儿“哗—哗—!”乐呀!再看树上的苹果“哗—哗—!”跟着包袱儿长!一会儿的工夫,全变小西瓜!

王:好么!这也太神了?!你的艺术有这么大的力量?

马:这不算什么新鲜!

王:还不新鲜?

马:咱们北京有个好养蛐蛐儿的老人叫王长友,这老人好玩儿蛐蛐儿。他有个越冬的蛐蛐儿,过冬的蛐蛐儿,斗蛐蛐儿从来没败过——夏天斗蛐蛐儿咬啊,准胜。这蛐蛐儿叫金头虎,多厉害呀。有一次我说“王老,听说您这个金头虎厉害呀?我来瞻仰瞻仰看看吧?”老头儿说“好,看看吧!”大蛐蛐儿罐儿搬过来,打开盖儿一瞧啊——蛐蛐儿有点儿打蔫儿了!

王:哟?要完?

马:老头儿一瞧“哟——!”我说“没关系,别盖盖儿,我来个笑话儿。”就冲这蛐蛐儿罐儿来一段儿……刚使俩包袱儿,就见这蛐蛐儿“噌!”蹦出来了,一乍翅膀“嘟!嘟!嘟!”

王:来精神儿啦?

马:精神儿来了。旁边儿那桌上有一猫,这猫在桌子上蹲着呢……

王:您瞧这猫?哎呀呀呀呀呀呀!

马:这猫过来了,这猫过来刚一伸爪子,这蛐蛐儿把须子一立——“扑!”猫俩眼扎瞎了!

王:嚯——!

马:跟着上前“咔嚓”一口——猫腿折了!

王:啊——?!蛐蛐儿咬猫?!真没听说过。

马:都称我为艺术大师!

王:艺术大师?人类灵魂工程师。

马:不对,我不止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是一切动物和所有生物的灵魂工程师!

王:您可真了不起呀!

马:恩——!

王:哎,您的饭量怎么样?

马:饭量?什么饭量?

王:你一顿吃几碗干饭?

马:干饭呐?我都不知道我自己吃几碗干饭!

敬上,请问你满意吗?

[blog.sina.cn]

这里有时也有文本

马三立单口相声《说瞎话》的剧本

中国相声网

马三立专集

请问谁有 高峰,栾云平版的相声《对春联》的剧本的,网上的老版本,和马三立的都有了,谢谢啊!

甲 做一个相声演员也不容易,首先说得有文化。

乙 那是呀!你看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嘛!

甲 你念过书吗?

乙 我念过两天。

甲 什么学校毕业?

乙 嗐!我念的还是过去那个经书哪。

甲 “五经”、“四书”、“十三经”啊。

乙 是呀!

甲 那些书我也念过,什么“三字文”、“百家经”、“千家姓”……不是……三眼井儿(北京地名)。

乙 还三里河儿哪!

甲 对啦!三里河儿(北京地名)。

乙 什么呀?“三百文”“百千姓”……我也乱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甲 对啦!你说念完这几部书念什么?

乙 念念《大学》。

甲 念完大雪念小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

乙 叫你在这儿背历书哪!

甲 你不是说念大雪吗?

乙 我说念《大学》。

甲 对……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嘛!念完《大学》念什么?

乙 《中庸》。

甲 念完中用念不中用,等你念到废物点心就算毕业啦。

乙 那我就没用啦。我说念《中庸》。

甲 念完《中庸》念《论语》、《孟子》、《礼记》、《春秋》。

乙 对了。

甲 这些书光念不行,得会讲,不会讲就不能开笔做文章。比如你吟个诗,对个春联,都要从书中寻章摘句才行。

乙 那倒是。

甲 你看我这个人没了事儿最喜欢对春联,最近在家中我搜集到几副绝对儿。

乙 绝对儿?

甲 就是有上联没下联,谁也对不上来,我走过多少个地方,访问过多少个大文豪,结果一个对上来的也没有,这几副绝对儿太好了,我准备登报。

乙 登报干吗?

甲 征求下联儿。

乙 你这绝对儿是什么词句呀?

甲 怎么?你打算对呀!

乙 我不是打算对,我想听听。

甲 大文豪都没对上来,就阁下您听了有什么用啊?

乙 你可不能那么说,绝对儿碰巧了对得才妙呢!

甲 好,我说一说你听听,你可别胡对呀!

乙 当然啦。

甲 不明白就问我。

乙 当然向你请教。

甲 第一副,“买卖兴隆通四海。”

乙 完啦!

甲 啊。

乙 我当什么绝对儿呢?(故意假谦虚)我给你对对行吗?

甲 我这儿正找不着下联呢?

乙 可我对得也不一定恰当。

甲 没关系你对吧!

乙 你那上联是什么?

甲 “买卖兴隆通四海。”

乙 我给你对“财源茂盛达三江。”

甲 哎呀,高才。

乙 这也不是我的高才,过去我们家对过儿煤铺就贴这么一副对联儿。

甲 好,你再听这第二副,“根深叶茂。”

乙 “本固枝荣。”

甲 嗯。“开市大吉。”

乙 “万事亨通。”

甲 你听最后这一副。

乙 你说。

甲 “忠厚传家久。”

乙 “诗书继世长。”

甲 (无可奈何)我完啦。

乙 就这个呀,这叫什么绝对儿哪?满都是对子本儿上的。

甲 这是开玩笑,我真喜欢对春联。

乙 对春联的规矩你懂吗?

甲 那我懂,对春联讲究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对万事亨通。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苏东坡有一句话:“天下无语不成对。”

乙 当什么讲。

甲 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做对联,只要你对得恰当巧妙,那再好也没有了。

乙 是是!

甲 譬如有这么两句俗语就是一副对联。

乙 哪两句?

甲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就是上联。

乙 下联呢?

甲 “上梁不正底梁歪。”哎!你听这两句虽然不够工整(摇头),可是很好玩。(读玩念重音,表达出文诌诌的)

乙 咱们两人联联句怎么样?

甲 可以呀。

乙 我出个上联儿。

甲 我对个下联儿。

乙 譬如我说“上”。

甲 我对“下”,有上就有下嘛!

乙 我说“天”。

甲 我对“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

乙 “言”。

甲 我对“醋”。(甲把“言”误为“盐”了)

乙 醋?

甲 啊!油盐酱醋,五味调和,你那是咸的,我这是酸的。

乙 “好”。

甲 我对“歹”,好好歹歹得清楚。

乙 “事”。

甲 我对“炮”。(甲把“事”误为“士”了)

乙 炮!那对得上吗?

甲 你支土我拨炮,你跳马我出车。

乙 咱们这儿下象棋来啦!

甲 联句有什么啊!

乙 这五个字凑在一块儿是对子的上联:“上天言好事。”

甲 那我给你对:“回宫降吉祥。”

乙 你等等,你刚才不是这么对的。我说“上”。

甲 我对“下”。

乙 我对“天”。

甲 我对“地”。

乙 我说“言”。

甲 我对“醋”。

乙 我说“好”。

甲 我对“歹”。

乙 我说“事”。

甲 我对“炮”。

乙 我就是:“上天言好事。”

甲 我这是:“下地醋歹炮。”

乙 你这当什么讲啊?

甲 谁叫你不一块儿说啦?你要说“上天言好事”,当然给你对“回宫降吉祥”。你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我可不给你对“下地醋歹炮”吗?

乙 这还怨我啦。

甲 当然啦。

乙 好,你听这两个字的:“笔筒。”

甲 在桌上放的笔筒。

乙 对啦。

甲 我给你对:“箭囊。”

乙 就是装宝剑的那个。

甲 不!那是剑匣,我说的是拉弓射箭的那个皮囊子。

乙 我这笔筒是文的。

甲 我这箭囊是武的,一文一武咱们二位文武全才。

乙 我可不敢当,再听这个:“羊肉。”

甲 我给你对“萝卜(luo bo)”

乙 那对得上吗?

甲 羊肉氽萝卜焖干饭……

乙 这位没吃什么哪!“绸缎。”

甲 “萝卜。”

乙 萝……我们这是绸缎你也对萝卜?

甲 啊!绸缎包萝卜。

乙 没听说,我那是穿的绸子和缎子。

甲 是呀!我说的也是穿的,绫罗绸缎的罗,呢绒布匹的布。“罗布。”

乙 噢!罗布听不出来就是萝卜,再听这个:“钟鼓。”

甲 “萝卜。”

乙 我说是撞的钟打的鼓。

甲 我是敲的锣打的钹,“锣钹。”

乙 行了行了!你再听这个。

甲 (顺口而出)萝卜。

乙 我还没说呢?

甲 我先说下搁着。

乙 急性子。“马牙枣。”

甲 “大萝卜。”

乙 我这是仨字的啦。

甲 我这也仨字。“大萝卜。”

乙 我要四个字呢。你”好大萝卜“,我五个字,你”好大个萝卜“,你这筐萝卜全卖给我啦?不行。重对。

甲 你刚说的什么?

乙 “马牙枣。”

甲 我给你对:“羊角葱。”

乙 我这儿有“马牙”。

甲 我这儿有“羊角”。

乙 “枣”。

甲 “葱”。

乙 我能加字。

甲 我能添字。

乙 “马吃马牙枣。”

甲 “羊啃羊角葱。”

乙 我这儿吃。

甲 我这儿啃。

乙 好哇!我这马牙枣是八月当令。

甲 我这羊角葱是二月当令。二八月春秋题,“虽不中不远矣!”

乙 你就别犯酸了。

甲 怎么样?

乙 行!听这个:“山羊上山。”两头儿山。

甲 我给你对:“水牛下水。”两头儿水。

乙 我能加字。

甲 我能添字。

乙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甲 碰脚啦?

乙 不!犄角。

甲 “水牛下水水没(mo)水牛腰。”没腰啦。

乙 我还能加字。

甲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学羊叫)咩呀!”

乙 这是怎么回事儿?

乙 碰疼啦。

甲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学牛叫)哞儿!”

乙 (学羊叫)咩呀!咩呀!

甲 (学牛叫)哞儿!哞儿!

乙 咱们到屠宰场啦。

甲 谁叫你叫唤来着?

乙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甲 “五台山后五层台,台、台、台。”(学打小锣声音)

乙 他又开戏啦。“大大妈大模大样骑大马。”

甲 “老姥姥老夫老妻赶老羊。”

乙 “姥姥喝酪,酪落(lao)姥姥捞酪。”

甲 “舅舅架鸠,鸠飞舅舅揪鸠。”

乙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甲 “妞妞轰牛,牛拧(ning)妞妞拧(ning)牛。”

乙 啊!绕口令也来啦。

甲 你说什么我给你对什么。

乙 我说“南”。

甲 我对“北”。

乙 我说“东”。

甲 我对“西”。

乙 我说“上”。

甲 我对“下”。

乙 你听这个:“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甲 你怎么都给占上啦。

乙 这叫抻练抻练你。

甲 好!你听下联:“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乙 你对得上吗?

甲 当然对得上。

乙 “北雁南飞。”

甲 “前车后辙。”

乙 “双翅东西。”

甲 “两轮左右。”

乙 “分上下。”

甲 “走高低。”高低即是上下,上下即是高低,“虽不中不远矣”!

乙 嘿!这份儿酸哪。

甲 这叫气气你。

乙 咱们不定谁气谁哪,听这个:“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

甲 嗬!我给你对:“林内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乙 好!你再听这个:“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

甲 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乙 这是个孔子的典故,又是个对子上联儿。

甲 还有这么一个典故哪!

乙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走到某处,忽然天降大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没处躲,可巧道旁有一棵树里面是空的,孔子一想这里可以藏藏躲躲,这就叫空树藏孔。

甲 孔进空树呢?

乙 孔子进了空树啦,孔进空树。

甲 空树孔?

乙 空树里面有孔子,空树孔。

甲 孔出空树?

乙 雨过天晴,孔子由空树里面出来啦,孔出空树。

甲 空树空?

乙 空树里面就没有孔子啦,这就叫:“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做喘不上气来的样子)我差点儿没放炮。

甲 听我的:“柔(rou)、叭哒、当、哗啦、扑腾腾、哎哟哟、嗖嗖嗖、吱吱吱。”

乙 我说你这是什么呀?

甲 你那是什么呀?

乙 我这是列国典故。

甲 我这是本人实事。

乙 典故可以对实事,可是你那有多少字啦?

甲 你那多少字啊?

乙 我这是十八言。

甲 咱们数数。

乙 “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十八个字儿。你呢?

甲 我这也十八个呀。

乙 我听着有三十多啦。

甲 不信你数着,“柔、叭哒、当、哗啦、扑腾腾、哎哟哟、嗖嗖嗖、吱吱吱”。

乙 也十八个字,可是当什么讲啊?

甲 那年北京打仗,我正在床上躺着哪,就听柔……飞过来一个枪子儿。

乙 叭哒?

甲 撞墙上啦,叭哒。

乙 当?

甲 落院里一个炮弹,当。

乙 哗啦?

甲 房塌啦,哗啦。

乙 扑腾腾?

甲 我由床上掉下去啦,扑腾腾。

乙 哎哟哟?

甲 碰了我腰了,哎哟哟。

乙 嗖嗖嗖?

甲 当时掉了三根头发。

乙 吱吱吱哪?

甲 压死仨老鼠。

乙 嘿!

马三立张庆森相声《晚十点钟开始》剧本

因字数超限,只能发网址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www.xiangsheng ]

谁有相声《对春联》的剧本,高峰和栾云: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