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巴金的散文《月夜》的赏析

巴金的散文《月夜》的赏析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

描写月夜的好句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描写月夜的词语、诗句、句子和段落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描写月夜的诗句大全

1、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2、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月》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5、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6、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 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8、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三》 9、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0、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唐·薛涛《月》 1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 1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4、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15、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1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月夜》 19、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20、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2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中秋月》 22、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2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24、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25、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26、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唐·曹邺《故人寄茶》 27、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唐·杜牧《旅宿》 28、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别裴九弟》 2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30、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赵嘏《江楼有感》 3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 32、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菩萨蛮》 3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3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山石》 35、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唐·杜甫《漫兴》 36、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7、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 3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琵琶行》 39、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送春》 4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41、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苏轼《西江月》 4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苏轼《前赤壁赋》 43、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

《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夜”景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句子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

短短三句,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是从松柏倒影来烘托;。

两句之间,又有正面与侧面描写之分,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

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

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

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

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

”使读者恍然大悟。

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

2、诗词原文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资料百度汉语:http://hanyu.baidu/s?wd=记承天寺夜游+%2F+记承天夜游&from=poem

带点评的写月亮的文章 急急急啊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 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 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 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 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 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 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 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 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 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 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 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 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 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 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 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 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 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话:[益鸟]首徐回,兼传羽 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 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 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 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 以真言写真景《荷塘月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呢?文题标得明白:一是荷塘,一是月色。

在历代诗文中写荷塘的不少,写月色的更多。

但本文的“荷塘”、“月色”绝对区别于其他的“荷塘”、“月色”。

这里的荷塘不会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的月色也不能是“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里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这里的月色是“荷塘的月色”。

正因为作品鲜明地突出了景物的特色,生动真实地再现了特定环境下了特定景物,文章所要抒发的真挚感情才有可靠的寄托,才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

先看对荷叶的描写:“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如果我们抛开特定的环境,用“青翠的玉盘”来比喻荷叶行吗?当然行,而且表现力还相当强。

这样的描写既绘出了荷叶的色,又表现了荷叶的质,还状摹了荷叶的形。

然而这种比喻只好在朝霞、夕照里,或蒙蒙细雨中,绝不能在淡淡在月光下。

夜不辨色,更难辨质,月色中所见的荷叶,主要是其自然舒展的形态,与裙十分相似。

写荷花,原文连用了三个比喻:“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文章在收入教材时删去了最后一喻。

这一喻有什么不妥呢?荷花娇艳华贵,堪以美人作比。

宋代诗人杨成里的《莲花》诗中就有“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句子。

但在这里不行。

朦胧的月色中把荷花看成美人,而且是刚出浴的,这样的感觉肯定不是真实的。

相反,若不是在朦胧的月色中,而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也有几分牵强。

文章这样描写荷香:“微...

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赏析。

五句

青色的微光在东方弥漫开,银线湖像一个巨大的染坊,晨雾像挂在空中的千条待染的白纱,缓缓地摆动着....又缀上了无数细碎的金片,太阳君临湖上,变幻奇异的色彩,雾帐迅速被风卷到远远的天边去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边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 赏析 这幅画是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

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及“一望无边的的碧绿的西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英俊、活泼的少年闰土。

二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

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王愿坚《七根火柴》) 赏析 这段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部队给同志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突出了全篇的中心意思。

三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以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也是极近的,极洪大的也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陆定一《老山界》) 赏析 先写所见,三种景物都作了比喻,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山峰比作“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山谷比作“一口井”。

接着写所闻,声响难以模写,用比喻才显得形象直觉:“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奇特的高山景色,多美啊!目的是什么呢?为了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 走过木桥,越过避兵洞,迎面而来的是群猴观景峰。

四周奇峰似姿态各异的猴子,或憨或顽,或刁或怒,似在欢迎远来的游客。

他们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的哲学遗稿。

——据载,张三丰隐居后在此度过。

张三丰可谓道教之仙,在此有许多遗迹。

如他在绝壁上飞身用手指镂刻下的诗句,青石上踩过的脚印以及升仙之所。

——退出藏经洞,穿过茫茫林海,抬头仰望,远处一线天依稀可见,不禁使人怀疑天外是否还有天。

(任宝剑《遮阳山纪行》) 赏析 作者以景点转移为线索,以游踪为序,把遮阳山的佳景古迹串连起来,对众多景点进行恰当的详略取舍,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

并加入传说,增添情趣。

五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的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 ...

关于月夜美景的诗句是

描写月夜美景的诗句:1、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唐·李冶《明月夜留别》2、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李商隐《霜月》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5、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6、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应令》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8、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三》9、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10、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唐·薛涛《月》1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王维《山居秋暝》13、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4、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15、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1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1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月夜》19、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20、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2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宋·苏轼《中秋月》22、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2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24、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25、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26、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唐·曹邺《故人寄茶》27、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唐·杜牧《旅宿》28、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别裴九弟》2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30、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赵嘏《江楼有感》3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唐·李白《把酒问月》32、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宋·张先《菩萨蛮》3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3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山石》35、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唐·杜甫《漫兴》36、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7、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唐·李白《忆山东二首》38、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琵琶行》39、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张先《天仙子·送春》4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41、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苏轼《西江月》4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苏轼《前赤壁赋》43、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三国魏·曹植《怨歌行》4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4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46、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47、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8、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49、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唐·李白《把酒问月》50、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袁枚《春日杂诗》5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5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5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54、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55、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月亮诗句的作者、出处及赏析

你好,在古诗中,一些字眼是含着固定的意象的,“月”便是如此。

“月”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里面的“秋月”描写不同凡响。

诗歌中共有五次写到“月”。

开篇诗歌就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来渲染饯别的悲惨。

在枫叶飘飞、荻花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

月色朦胧,醉意朦胧,一轮昏黄的月亮浸泡在江水里,仿佛是泪眼,又像月会随水流去。

这里的月,起到渲染烘托诗人感情的作用,而且还为下文写“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惊喜埋下伏笔。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使白居易和他的朋友们陶醉。

一曲琵琶声息之后,人们沉浸在美妙的乐曲声里,声已息而意未尽,甚至连水面都无波痕,皎洁的秋月烘托了四周的寂静,表达了听众如痴如醉的情感。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秋月春风”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浓缩了琵琶女卖唱人生。

感慨幸福人生的短暂,写人的老去、失宠,衬托寂寞与孤独。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写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后的生活场景,用月来衬托人的孤独、凄苦。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作者听了琵琶女的苦诉之后,因同病相怜而自叙身世。

这两句诗实际是白居易悲惨孤独苦闷生活的真实写照。

由于白居易屡受排挤,被贬官异地,人生旅途上无丝毫快乐可言,再加上忧国忧民,心情自然沉重,怎么还有闲情雅意来沐浴春光,观赏明月呢?美好的场景,孤独的场面,反衬人的寂寞。

古诗中的“月”含着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抒发思乡怀远之情。

人们以月圆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

“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有代表性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里的“月”代表的是爱心的传递。

比如李白的《玉阶怨》把月亮引申为晶莹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纯洁对应人心灵的纯洁。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把月亮作为最美好、最纯洁的象征。

三、对人生短暂的悲伤,抒发愁苦之情。

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等事物异质同构。

在古诗中,月是有情绪的,诗人笔下的月便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

曹丕“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诗句表现了哀愁的心绪。

唐诗中有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凄清孤苦,还有孟浩然“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笔法空灵,意趣含蕴,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和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

四、展示广阔情怀。

古人借月状景,抒写辽阔,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些咏月的佳句,充满了诗情画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妇孺能诵。

唐人的边塞诗,创造了一种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雄浑苍茫,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的开朗壮阔,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浩渺闲雅,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心忧患,都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

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也把边塞这个特征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间转化成了艺术上的心理空间。

明月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表现空间之美。

古人何以对“月”情有独钟。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月亮是一样的,因此认为月可以超越空间,正所谓“天涯共此时”。

所以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诗人,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喜欢借月托情。

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有感叹世事多艰、光阴易逝的;有排解怀才不遇、慨叹宦海沉浮的;更有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32211希望对你有帮助!

巴金的散文《月夜》的赏析: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