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描写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各两段话

描写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各两段话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

课文长城和运河中的好词好句

人间奇迹它像巨龙、连绵起伏,曲折婉蜒;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它是无数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谱写的不朽的诗篇。

它像绸带、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纵贯南北五千里;它是几百万人民心血谱写的动人的诗篇。

长城和运河课文中的比喻句有哪些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 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 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 引出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8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 指名读, 生评议. 16 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 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和运河三年级课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21、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再小的花也不会拒绝。

22、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

23、蓝天下便是阳光;艰苦后便是甘甜;失败了就当经验;成功时便是灿烂。

24、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是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25、过去的一页不要再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26、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27、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28、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给京杭大运河写一小句话

骄傲自豪的精神遗产.中国人把它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要知道,每个民族都要有一点具体的东西,不然你老说空的别人没办法理解,而长城正好可以作为这种象征.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一方面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勤劳伟大,另一方面气势雄伟,它的作用是抵抗侵略,象征民族不屈的精神.比如大运河,也是大工程,但精神上没法和长城比,因为运河的作用是交通,与经济有关,而长城呢,与军事政治有关,与国家民族直接关联.人类历史的奇迹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美国前总统尼 克松在参观丁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所以说,长城作为人类历史的奇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文化宝藏,历史丰碑万里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伴随着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 建社会行进。

众所周知,一部悠久的古代中国文明史,封建社会是最丰富最辉焊的篇章, 举凡封建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在长城身上都打下了烙印。

金戈 铁马、逐鹿强场、改朝换代、民族争和等在长城身上都有所反映。

长城作为一座历史的实 物丰碑,将水文在中华大地。

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 富,除了城墙、关城、镇城、烽火台等本身的建筑布局、造型、雕饰、绘画等建筑艺术之外, 还有诗词歌赋、民间文学、戏曲说唱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戍边士卒、骚人墨 客、诗词名家为长城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边塞诗词已成了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流派。

如李白 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千载传诵不绝。

孟姜女送寒衣的歌词至今还广泛传唱着。

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 长城以它巍巍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 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

这种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旅游观光不仅是 游山玩水,而且还兼有强健身体、增加知识、联系友谊以及进行经贸等活动的综合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旅游事 业更是作为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多民族丰富多采的 文化艺术,是有中国特色旅游的强大支柱。

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

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 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在旅游开放中,万里长城具有独特的优势。

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 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英国前首相希思在参观长城时说:“中国的过去与将来都同样具 有魅力。

……抵达长城时,我觉得比以往从照片上、刺绣上和绘画上见到的长城,更为壮观了”。

这正表明了旅游者要亲自登上长城参观游览的心意。

古塞雄关存旧迹,九州形胜壮山河,巍巍万里长城将与神州大地长存,将与世界文明 永在。

http://baike.baidu/view/2203.htm详细内容自己去看一下.

看图写话雄伟的长城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连绵起伏的群山,曲折蜿蜒的长城,一眼望不到头,是那么雄伟壮观。

我不由得想起了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那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是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描绘了这不朽的诗篇、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汴 河 怀 古 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河,亦即通济渠。

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

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

故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

...

描写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各两段话: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