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帮找《欧也妮葛朗台》中的10句描写性句子。

帮找《欧也妮葛朗台》中的10句描写性句子。

葛朗台是种植葡萄的能手,他对每年的木桶需要量了如指掌,投机事业从没失败过。讲起理财的本领,葛朗台是只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把猎物打量个半天再扑上去,张开如同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在索漠城,人人都被他钢铁般的利爪干净利落地抓过一下。到1816年,有人估计他的财产大概有五六百万。财产的剧增,给这个富翁的行为也镀了金色,他的一举一动都像是钦定的,到处行得通,他的说话、衣着、姿势、瞪眼都是地方上的金科玉律。尽管葛朗台家财万贯,然而他的开销却很节省。他从来不买肉、蔬菜和水果,这些都由佃户替他送进柴房。他什么都节约,连动作在内。每顿吃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总是亲自定量分发;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得到的唯一礼物。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里。

在葛朗台身上,几乎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以及作者对他的介绍,都使人们看到他的的贪婪吝啬、虚伪狡诘,俨然一个守财奴的形象。人们不能不佩服巴尔扎克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他所选择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那么微不足道,但却又强烈集中地表现出葛郎台的性格特征,如当他听到查里因为丧父而哭泣时,他讲了这样一句话:“这孩子没有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仅仅这一句话,就足以使人看到葛朗台灵魂的深处,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现拜金主义在资产阶级是如何完全窒息了自然人性。

文学形象是文学典型的高级形态之一,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和多彩。文学典型呈现的精神是如何丰富,往往会令读者叹为观止。正如葛朗台这个露骨的吝啬鬼,守财奴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在他身上揭示了一个金钱武装的时代,一个丑恶虚伪的时代。

为了更生动地表现葛朗台的性格特征,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当葛朗台想到要对女儿报告财产数目,要把不动产“拍卖”时,他说:“那简直是在抹自己的脖子。”一句话充分暴露了葛朗台的专制、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噢!是真金!金子!……这交易划得来……”“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咱们两讫了……”这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语言!这一段生动的语言描写彻底地扯去了葛朗台脸上的遮羞布,露出了他的虚伪、狡诈、厚颜无耻的本质。小说还写到葛朗台在抢到侄儿留下的梳妆匣时,着眼点是有“两斤重”的金子,一连串的“金子”以惊叹的语气冲口而出,语调急促,语言简短,赤裸裸地表现其无耻而又无止境的贪欲。“ 这是什么?真金,是金子!他叫了一声。好重的金子,足有两磅。啊!啊!原来查理使是用这个换走了你的宝贵的金币。嗯,这交易划得来,我的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承认。”“老头儿想去拿把刀子撬下一块金片”什么纯真的爱情?什么父女之情?全抵不上“美丽的金子”。在葛朗台的眼中,只有金子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语言极其切合人物身份,十分传神,很具有个性特征。.

作者还善于捕捉生动的人物动作,让葛朗台进行充分、淋漓尽致的表演,从而揭露出极其贪婪、极其吝啬的性格特点。小说在写葛朗台看到查理留给女儿的那个金匣子时,他的“身子一纵,扑向梳妆匣,好似一只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强烈地辐射着一股占有欲。在写葛朗台骗女儿的继承权并要女儿签字时,作者这样写道:“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也不停地抹着。”这里的“转”和“抹”深刻地揭示出葛朗台贪婪、自私、紧张不安、焦虑的心理,反映出他爱财如命的本质。

小说不仅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十分成功,而且运用丰富而逼真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同样十分成功。作者把葛朗台盯着金路易的眼神比喻成“一个才知道观看的孩子呆望着同一件东西。”这充分说明葛朗台对金子的专注、贪婪。作者写到葛朗台在患了风瘫守密室的时候,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他的一系列行为:“他一动不动地呆在那儿,极不放心地把看他的人和装了铁皮的门轮流瞧着……监督她亲自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葛朗台在病中仍然关注着金子,贪婪执着的特点在这一细节得充分表现。他的临终遗言是让女儿“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还竭力呼唤着金钱走向坟墓的一生。文章最生动的一个细节描写是写葛朗台在做临终法事时手抓法器而送命的那一惊人动作与神态的描写,它表现了葛朗台爱财如命的本性至死不变,也嘲讽了守财奴可笑的贪婪行为更是体现葛朗台人性的可悲。

欧也妮葛朗台5个细节点评

《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但其悲惨的程度并不亚于传统的悲剧,我们只能带着“含泪的微笑”来品味这段简单却深刻的伤痛。

细节是小说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许多细节,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有时甚至是点睛之笔。

在欣赏人物形象和品味故事情节时,要特别咀嚼那些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的精彩细节。

《欧也妮?葛朗台》中就有许多有趣而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刻画大为增色。

一、场景细节描写。

“葛朗台太太给苦恼磨折得比疾病还难受,尽管祷告也没法把父女俩劝和,终于在暮春时节的某天晚上,她把心中的隐痛告诉了两位克罗旭。

” 在暮春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葛朗台太太却要承受着疾病与苦恼的双重折磨,消极的心理与积极的环境是相互矛盾的,作者利用这样的强烈对比,衬托出葛朗台太太的难受,另一方面,作者利用这样的对比,合理的引出了故事的发展。

祷告是葛朗台太太一直坚信的,也是她在这样一个艰难处境下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然而,在葛朗台太太看来祷告是具有无穷的威力的,但现在连“祷告也无法把父女俩劝和”了,这样一个场景的细节描写,不仅承接了上文父女之间发生激烈冲突,点出葛朗台太太患病的最终原因。

由于老葛朗台的吝啬与贪婪,他不允许任何人把他的钱送人,甚至他的女儿,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父女俩的冲突达到极致,这也从侧面揭示了老葛朗台对钱的疯狂的占有欲,即使是属于女儿的钱想要占为己有。

同时,也为他为了不付给欧也妮应得的财产而假装讲和这一个情节埋下了伏笔。

“要是他起身继续散步,她便凑趣的坐在窗前瞧着围墙,墙上挂着最美丽的花,裂缝中间透出仙女萝,昼颜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黄又白的景天草,在索漠和都尔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见的植物。

” 这一个长着野花的旧墙,在裂缝中顽强生长的肥肥的的野草,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但这对于欧也妮来说却异常的不平常。

因为这里有她曾经的爱情,有恋人纯美的山盟海誓。

在忍受着父亲冷酷的压迫的同时,这里为她构建了一个心灵中的爱情天堂,成为她支持下去的动力。

这一些野花野草,是“在索漠和都尔各地的葡萄藤中最常见的植物”,正如亲情、爱情在日常生活中是最平常的感情一样。

欧也妮缺少亲情、渴望爱情,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欧也妮却都得不到满足。

她只有通过“瞧”来惦记她曾经拥有的爱情,感受现实残酷中仅存的一丝温馨。

欧也妮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的时候,“墙上挂着最美丽的花,裂缝中间透出仙女萝,昼颜花,和一株肥肥的、又黄又白的景天草”,暮春时分的春意盎然,一方面是展现了欧也妮乐观善良的个性,另一方面为下文,她付出全部的爱情,换回来的只有一个彻底的负心汉,而她与丈夫也只能保持永远的友谊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二、语言细节描写 在葛朗台身上,几乎他的每一句话以及作者对他的介绍,都使人们看到他的的贪婪吝啬、虚伪狡诘,俨然一个守财奴的形象。

作者选择的每一个语言细节都那么微不足道,但却又强烈集中地表现出葛郎台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当克罗旭让他请裴日冷先生来替葛朗台太太治病时,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咄,咄,咄,咄!你知道我女人闹什么病呀。

那些医生一朝踏进了你大门,一天会来五六次。

”仅仅这一句话,从他对于克罗旭先生提起钱时连续发出四个“咄”可以看出老葛朗台对于钱的紧张,为了“那些医生一朝踏进了你大门,一天会来五六次”这样一个不必要的理由,竟把自己妻子的性命视如杂草从这一个侧面可以表现出老葛朗台的极端的吝啬。

同时,他通过这样一个不轻不重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吝啬,这也表现了他的狡猾。

当克罗旭威吓老葛朗台时,他说“爷爷的揪子!”这样一句充满葛朗台色彩的话语,充分展现了葛朗台因要分财产而害怕了,由于惊吓而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赋有葛朗台个性的语言。

从惊吓中清醒的葛朗台说:“人生残酷,太痛苦了”,他将应尽的义务比作痛苦,他认为要分钱的人生是残酷的,这一句话就充分暴露了葛朗台强烈的拜金主义思想。

怀着迟疑的态度,葛朗台问:“克罗旭,你不会骗我吧,你得发誓刚才你说的那一套都是根据法律的。

把民法给我看,我要看民法。

”这一句通过“发誓”看出葛朗台对人是极端的不信任的,胸中城府极深,而且狡诈善谋。

任何关于钱的事,他都要自己亲自处理,“把民法给我看,我要看民法”这两个意思相同形式不同的句子,凸显了葛朗台的狡猾,由请克罗旭把民法给他看到他要看,本质上有一个飞跃,从这一个飞跃刻画了葛朗台那令人叹为观止的丑恶嘴脸。

“噢,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花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这一段生动的语言细节描写彻底展现了他的虚伪、狡诈、厚颜无耻的本质。

一捧就知道金子是有“两斤重...

跪求欧也妮葛朗台感悟!

人的一生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东西:真理,知识,声望,名誉等等等等,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充其量就是一堆纸和一堆钢块罢了,可是就是有许多人以一生的代价去追求它,本书就无情地抨击了这种“拜金主义”。

《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葛朗台这个外省的箍桶匠,在大革命的动荡年代中混入了资产阶级共和党,通过各种机敏狡诈的手段,搜刮了大量的钱财。

他贿赂产业拍卖标价监督官,低价买进了逃亡贵族的葡萄园、修道院和几块田地,在土地上捞钱;用尽心计地放高利贷,在银钱上获息;大搞商品投机,牟取暴利;他蓄意藏酒,哄抬酒价,肆意抛售黄金,金价贬值,在别人濒临破产之时,大捞一笔。

他哈通过娶木板富商的女儿为妻,从而得到大宗配嫁,同时又通过拒绝一切向女儿求婚的小伙子们来防止家产外流,为了惩罚女儿将私房钱送给自己的堂弟兼情人的忤逆行为,竟发展到取消女儿对财产的继承权的地步,将女儿软禁起来,从而造成了女儿的爱情悲剧,当女儿被迫放弃了对葛朗台财产的继承权时,他既是“感恩”,又是“开导”地说:“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我们两讫了。

这才叫做公平交易。

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在他即将停止呼吸时,还不让人把油灯点得太亮,叫人把金子摆在他的面前,让他好好看看,并给女儿留下遗言:“好好照料这一切,将来在冥世里再向我交代吧。

”吝啬是葛朗台的绝对情欲,贪婪是他血淋淋的本质,金元哲学是他们人生的准则。

书中葛朗台老头的吝啬和对金钱的痴狂随处可见:“至于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只旧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礼物。

可怜的拿侬老是赤着脚,穿着破衣衫,睡在过道底下的一个昏暗的小房间。

”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爱,下定决心,做了一件好像是件要他的命,扒他的批,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决定——送给拿侬一只旧表。

虽然是一只旧表,但是拿侬还是很感动,说明了除葛朗台老头从没有过对她如此的“恩赐”除此之外,每年十一月初一堂屋里才生火,到3月31日就得熄火,不管春寒和秋凉;他给妻子的零用钱每次不超过6法郎;多年来给女儿陪嫁的压箱钱总共只有五六百法郎,还一个劲地说吧钱都给女儿;”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平静地死去。

太太尸骨未寒,葛朗台便请来克罗旭要欧也妮在财产文契上签字,放弃继承权,全部财产归父亲管理,女儿只保留虚有权,欧也妮一点也不明白,就在文契上签了字,父亲这才放了心。

”自己的妻子还才安息,他却为了遗产到处奔波。

“晚上,葛朗台来到太太房间,正巧碰上母女俩在看查理母亲的肖像,葛朗台一见金匣,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一样抱住不放。

”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的品质在此表显得无疑。

葛朗台老头正是十八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为了钱,可以不要亲情,为了钱可以没有信仰,活着的每一分钟都是为了“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想方设法弄到自己的仓库里来”。

死后也交待女儿要好生保管黄金,以便“将来向自己交帐”。

作者的文才构思,让人拍案称绝。

与父亲相比欧也妮表现得十分慈爱,善良。

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建了1所养老院、8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

但是欧也妮这一天真纯朴的少女成为资本家聚财富的工具。

她纵有万贯家私,却无法拥有真正的幸福:最爱自己的母亲因一次金钱病故;自己所爱的人贪恋富贵娶了一位“永远不会爱上”的丑太太;自己的丈夫整日窥伺着她的财富,巴不得欧也妮“快些死才好”。

但就是这样一个丈夫,也不能长久地在欧也妮身边,终先于她死去了。

作者语言诙谐,注重写景及细节描写。

那小花园中野生的草莓与远处高大的菩提树贯穿了全文,多次衬托了欧也妮的情感。

欧也妮从被压迫到爱情初萌到离别的无奈,被抛弃的绝望与坚决,这些富有浓郁感情色彩的句子大多是通过异国的景物描写向读者传递的,感染力极强。

请帮忙找出《家》和《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评价

巴金(1904—2005)是一位几乎贯穿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整个历程的作家,他以数量巨大、特点鲜明的创作丰富了五四新文学的精神长河,并以自己的求索、奋进的人生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思考。

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有着众多长辈和不少仆人的大家庭中,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十九个春秋。

当他回忆自己的少年生活时,认为有三位“先生”对他的成长产生过重大影响,他们分别是曾经给巴金无私的母爱,并教他要爱别人的母亲;对他说过“火要空心,人要忠心”教他要“忠实”(公道)的轿夫老周;信奉“劳动是神圣的事” 的朋友吴先忧,在巴金最初参加社会活动时,这位朋友言行一致、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 。

与此同时,大家庭的长辈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腐化堕落的生活面目,也在年幼的巴金内心中留下了沉重阴影,尤其是在母亲和父亲相继亡故后,大家庭的压力和人世的冷暖也让这个异常敏感的少年有种孤苦无依,同时又对外界环境强烈反抗的情绪。

在他的成长中,此时又与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五四新文化运动相遇。

1917年,巴金已经开始跟随表哥学习英文,后来又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

这一期间《新青年》《新潮》等新文化的刊物成为这个封闭的大家庭中青年人争抢的读物,那些强调个性解放、追求个人自由的西方思潮,顿时使得巴金获得了精神的资源,他一再说自己是“五四运动的产儿” ,不仅昭示了五四思潮带给他精神的启蒙和震撼,而且也决定了他今后人生的方向,终其一生,虽然也有过徘徊和迷茫,但巴金始终相信有一个光明的目标在前方,始终以一个五四之子的青春激情和精神活力在追逐着这个目标。

二十世纪初年,各种西方思潮都涌入中国,其中强调反对专制和压迫,要求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主义曾在中国风行一时,通过阅读北京和上海等地出版的书刊,并与四川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具体接触,巴金也确立了自己的无政府主义信仰,在五四之后的十多年间,他就中国的社会现实写下了大量的文字虔诚甚至狂热地宣传着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并译介了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面包略取》等无政府主义的经典著作,参与了一些无政府主义刊物的编辑工作,与世界各地的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广泛的联系,是这一时期中国极其活跃的无政府主义理论的宣传者。

巴金曾经宣称:“无政府主义是我的生命,我的一切,假若我一生中有一点安慰,这就是我至爱的无政府主义。

在我的痛苦与绝望的生活中,在这残酷的世界里,鼓励着我的勇气使我不时向前进的,也是我所至爱的、能够体现出无政府主义之美的无政府主义的先驱们。

” 可见无政府主义在巴金的思想成长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影响,贯穿在巴金以后的作品中,那种强烈的反对专制压迫的精神,那种热诚的奉献力量,高尚而且纯净的道德伦理等信念都有着早期思想信仰的底色。

在他的《灭亡》和《爱情的三部曲》等作品中,所描写的革命者形象里也有时常能够寻找到与他有着共同信仰的很多朋友的身影。

巴金的文学创作道路是从法国开始的 。

1927年,他怀着对信仰的追求,到法国留学。

在最初到达巴黎的一些日子里,他心怀忧伤、思念故国;后来又正逢西方民主阵营营救萨珂和凡宰地的热潮 ,他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还曾与狱中的凡宰地通过长信。

在虽然愿意为信仰献身,但他的信仰却得不到更多人理解的情况下,巴金把内心的苦闷变成了一些文字片断。

1928年夏天,他在法国的一个小城将这些片断连缀成长篇小说,这就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正是在这部小说上,他第一次署上了“巴金”的名字 。

本来打算自费出版的这部小说却在1929年中国最著名的创作杂志《小说月报》上开始连载,使得巴金意想不到地成为当年最受瞩目的文坛新人之一。

《灭亡》写了一个叫杜大心的青年革命者,目睹了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将内心中“爱”的种子深深隐藏起来,而以“憎”的面目来为人处世,直到遇见温柔贤淑的女青年李静淑,在她的爱的感化下又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但是他的情感一直徘徊在爱与憎、信仰与个人感情之间,直到一个工友被杀害后强烈地刺激了他,他毅然决定抛开恋人去刺杀军阀,结果没有成功,自己却牺牲了。

这样一个充满热情、萌动不安的青年革命者,是那个革命时代里热血青年心中最动人的形象,小说得到当时读者的关注是可想而知的。

1928年年底回国后,巴金尽管也创作了一些中短篇小说,但在一段时期内,他的主要精力仍然在信仰的宣传上,而不是文学创作上。

直到1930年7月,写完短篇小说《洛伯尔先生》后的那个清晨,他的文学创作意识才有了相当的自觉,从此迎来了一个创作高峰。

“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像一条鞭子抽着那心发痛,寂寞咬着我的头脑,眼前是许多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着,拿了笔在白纸上写黑字。

我不住地写,忘了健康,忘了疲倦地写,日也写,夜也写,好像我的生命就在这些白纸上面。

” 在以后的几年内他笔走龙蛇,创作不停,到抗战以前,他的小说创作已经有了极其丰硕...

帮找《欧也妮葛朗台》中的10句描写性句子。: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